|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各地爭先恐後 復制合肥經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位於華東的安徽省省會合肥因致力於創新和新興產業如新能源車等,變身為迅速崛起的中國制造業重鎮,中國各地方政府爭相效尤,不過專家分析,合肥經驗其他省市難以復制推廣。


香港南華早報今天報道,自合肥積極向民營制造商招手後,官方統計,安徽省生產的新能源車約占全國9%,電池發電總量占全國1/10,還有1/3太陽能發電設備及半數太陽能板的產制,都是來自於此。

估計安徽境內目前新興產業的企業約莫6800家,去年貢獻當地逾60%的工業經濟成長。


北京聲稱電動車、太陽能與鋰電池是中國“新三樣”,去年出口年增29.9%,達人民幣1兆600億元。

但是否其他省市也能夠復制合肥的成功經驗,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相當存疑,並說合肥經驗罕見的原因在於,盡管人事更迭,但續任的主事者仍延續投資高科技與先進產業的政策。

他說:“有鑒於市委書記任期不到4年,意味著極可能人走政息,因此類似政策延續非常難以復制,加上很多城市根本不知道該發展什麼產業,所以它們只是一窩蜂跟進,這就是合肥與其他輸在起跑線城市的差別。 ”

此外,眼下全球熱議中國產能過剩,總部在北京的策緯咨詢公司分析師黎斯(Cosimo Ries)指出,在產能過剩這個議題發酵之前,合肥即開拓許多新興產業如電動車與LED顯示器等,可說是受益於有遠見。

黎斯表示,或許還有一或兩座城市可仿效合肥模式的空間,但若是人人都奢求從合肥獲致成功的產業中分一杯羹並力求脫穎而出,如此就淪為過度競爭和比照而已。




而各省市熱衷於投入新三樣生產雖使產能大幅提升,如此也導致內卷價格戰打得激烈,並造成歐美國家日益關切中國的產能過剩。

黎斯指出,中國各地方政府的內卷激烈競爭使得庫存堆積難消化,又因太陽能產業的產能過剩還沒到頂,研判可能造成的影響還言之過早,一旦上述情況發生,毋庸置疑各家企業將遭受庫存和利用不足的沖擊。


中國安邦智庫分析師魏紅旭(Wei Hongxu)表示,合肥向北京證明,地方政府能夠成為專業投資人並參與投資,合肥的成功因尊重市場法則,並活化政府資產投入產業和新創投資

但魏紅旭也指出造成爛蘋果的可能性,也就是一旦地方對於開發若幹特定產業的熱忱消失殆盡,這不僅是浪費納稅人的錢,並將加重原本已債台高築的財政沉痾。

報道以安徽臨省江西為例指出,2015至2017年間,江西灑幣1260億元發展新能源車,至2017年產能達215萬輛,甚至超越中國經濟重鎮珠江和長江三角洲,如此巨額投資致使江西2018年的經濟比前5年成長57%。

但是相較於合肥的成功經驗,由於江西的大撒幣投資和缺乏產業的鑽研和適當管理,當地往昔多數新創企業如今若非破產就是停擺,而且不只江西,類似的失敗在全中國屢見不鮮,尤其西部山區不乏鬼城和破敗的公路。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潘峰也說:“合肥的成功難以復制,這是仰賴許多因素配合得恰到好處,包括天時地利人和,對於犯錯更寬容,以及許多勇於任事的官員。 ”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10 DB Queries in 0.0031 秒